出國常備藥

出國前要打哪些疫苗?出國常備藥怎麼帶?

與朋友分享這篇文章

2025新年後台灣第一個震撼新聞莫過於藝人大S在日本旅遊時流感併發肺炎猝逝的消息,真的讓人難過又驚慌,也讓大家更加重視旅遊時的防護措施。

COVID-19疫情解封後,各國民眾的旅遊活動更為頻繁,熱門地區更是常常人滿為患,為避免突然的身體不適影響旅遊的心情,出國前建議施打足夠的疫苗提升防護力,並攜帶合適的個人預防性藥品

以下為我們整理出來出國前要注意的疫苗與攜帶藥品注意事項,希望大家出國都平安健康,啊我就醬 關心您~

出國前要打哪些疫苗?

例行性疫苗

一般來說小時候已打完大部分疫苗,如果不知道自己打過什麼疫苗,可以到【健保署⮕健康存摺 】查詢,如有未施打的建議在出國前補施打,如:B型肝炎、卡介苗、白喉/百日咳/破傷風/b型嗜血桿菌/小兒麻痺、水痘、麻疹/腮腺炎/德國麻疹、日本腦炎…。

建議性疫苗

以前往地區當地的衛生條件、流行病、疫情為判斷,如:A型肝炎疫苗、狂犬病疫苗、霍亂疫苗…並依個人年齡、健康狀況、旅遊地點、行程,進一步聽從專業醫師建議施打疫苗。

近年流行病毒之疫苗

像是近期日本、韓國疫情升高,出國都建議先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COVID-19流感等疫苗,至少可以降低感染後危及生命的機率。

診所可以開出國常備藥嗎?

可以的。

出國常備藥怎麼拿?

可以到家裡附近的【家醫診所掛號】,告知醫生你要去的地區出國天數目前已有的身體不適症狀、目前沒有但曾經發生的身體不適症狀疾病史、你覺得有需要告知醫生為你做處理的任何狀況。

切記要告訴醫生你是要【出國用】的,因為每個國家對藥品的管控不同,有經驗的醫師會幫你避開爭議藥品,不然出國時被海關攔下來要求說明就麻煩了。

什麼人需要出國帶藥?

保險起見,建議【每個人】出國至少都準備【基本藥物】,不僅省去很多臨時的麻煩,也讓旅遊起來多一份安心,絕對不要鐵齒,因為就算你很健康,也可能因為旅途中人與人接觸緊密,而被同行旅伴傳染。

如果有以下狀況,更是一定要準備個人藥品一同出國,簡單分為【三個方向】提供大家去思考:

個人身體狀況

  • 慢性疾病患者
  • 發病會有緊急狀況患者:氣喘、癲癇
  • 過敏體質:堅果、海鮮、花粉過敏
  • 低年齡或高年齡旅伴
  • 體抗力較弱

像是之前COVID-19爆發,很多搭乘郵輪的旅客突然被困在船上無法下船,抑或是颱風天班機延後等臨時狀況需滯留當地多日,一度有很多慢性疾病患者遇到藥帶不夠的緊張狀況,所以這方面一定要謹慎,建議在合法的數量內,多帶超過旅行天數的份量 (建議為預期天數2倍的藥量),以免斷藥。

台灣比較沒有花粉過敏,所以這個問題容易被忽視,但Seven就真的在韓國發生突然狂流鼻水,整個鼻腔像淹水超不舒服的狀況,可是沒有喉嚨痛、也不會咳嗽,很不像感冒的症狀,回國去診所才發現這就是急性鼻炎。

再來,你身邊一定有那種朋友,家中有年幼的兒童,所以他們長年全家都在反覆感冒生病,因為幼童抵抗力較弱容易受到感染,所以同行時一定要將預防性藥品備齊。

旅遊情境

  • 行程有安排海邊,有可能會遇到月經期間
  • 有不同交通工具需求:飛機、船…易暈車體質
  • 旅遊地點餐點易有過敏源:海島國家餐點多為海鮮料理
  • 旅遊地點氣候變化大:寒冷甚至會下雪地區
  • 旅遊地點有食品衛生疑慮:印度、東南亞…
  • 旅遊地點醫療資源稀缺:非洲
  • 旅遊地點醫療費用高昂:美國、日本…

行程有玩水、泡溫泉,但又可能會遇到經期,真的不得以可以準備延經藥,但這個要在預定的時間就開始不間斷地服用才有效,可以依個人身體狀況斟酌考慮要不要服用,不然使用衛生棉條也是一個方法,且建議自己帶,像我們就有遇過到比較保守的地區,當地沒有在販售棉條這樣商品的。

Olly曾經因為吃海鮮過敏,整個人腫得跟豬頭一樣,除了外觀受影響外,也很擔心過敏太激烈引發氣管收縮不能呼吸的症狀,所以前往濟州島這種常有海鮮料理的地區,我們就有特別準備抑制過敏發作的藥。

另外,像是去泰國、印度這種"你可以不吃,但一定要請你朋友吃",衛生容易有疑慮的地區,止瀉藥是一定要帶上的。

臨時突發狀況

  • 牙痛、頭痛、經痛
  • 鼻塞、急性鼻炎
  • 發燒
  • 拉肚子
  • 蚊蟲叮咬
  • 割傷、外傷

俗話說,牙痛不是病,痛起來要人命,牙痛真的是個毫無預兆的症狀,而且發生後不僅時不下嚥,還可以會依連串的引發頭痛等症狀,不可不慎防,所以萬能的止痛藥一定要備上。

出國藥要放託運還是隨身行李?

若非必須隨身攜帶之緊急藥品,可以放在行李箱用【託運】;若為長期、定期服用之隨身藥物,建議分散由2個人放置於【隨身行李】攜帶,以防行李遺失造成無藥可用,也可避免需要特殊環境保存之藥物因為存放在貨艙中,受到極端溫度造成變質的風險。

若為長途飛行,則要考慮到時差與睡眠的變化,調整用藥時間及劑量,一般來說從西向東旅行時,白天會縮短,用量需要減;從東向西旅行時,白天會變長,用量需增加,這方便可以事前先跟醫師討論。

如果必須要在飛機上服用的話,要裝在100毫升以下的容器中,再放進1公升以下且可重複密封夾鏈的透明塑膠袋內,才能隨身放在手提行李,帶上機。

出國常備藥

每個藥品分別用夾鏈袋裝起來,如有原本包裝最好不要拆封完整攜帶。

記得要連同藥袋、處方籤等資訊全部一起帶出國,方便檢驗時給海關了解所攜帶藥品的用途。

攜帶藥品出入境規定

可以上衛服部官網了解詳細說明,以確保資訊的更新。

旅遊帶藥注意事項

  • 攜帶處方箋及藥品使用清單,內容可記錄:藥品學名、劑量、使用頻次、自身藥物過敏史。
  • 可翻譯成當地語言,若旅遊期間藥品不足或臨時需要就醫,可提供當地醫院作為參考。
  • 出國時間超過1個月,可以憑機票正本、購票憑證(需蓋有統一發票章),到健保藥局一次領2個月的藥物,最多可領3個月。
  • 如果到機場才發現忘了帶藥,可至機場24小時醫療中心,請醫師診斷並開立藥品。

出國旅遊推薦帶什麼常備藥

我當時拿到了【7種】基本藥品(編號可搭配上方照片比對哪款藥品),提供給大家參考,實際還是要一個人身體狀況,聽專業醫師建議取得個人藥品:

01.退燒止痛藥

panadol 台裕可制痛 錠劑

02.化痰止咳藥

M-A 安嗽寧 Antholin 膠囊

03.止瀉藥

KBT 錠劑

04.胃藥

MYWELL 惠勝美胃 錠劑

05.過敏藥(同鼻塞、流鼻水症狀可用)

Dimetane 錠劑
〔適應症狀〕鼻塞、流鼻水、眼睛及皮膚搔癢、暫時緩解過敏性鼻炎。

06.類固醇(嚴重過敏)

Prednisolone 錠劑

07.退燒藥

IBUPROFEN(400)紅 錠劑

攜帶藥品入出境數量

返國旅客攜帶藥品入境,需注意「入境旅客攜帶行李物品報驗稅放辦法」限量規定。

  • 非處方西藥:每種最多12單位,合計不超過36單位,(單位-瓶、盒、罐、條、支)。
  •  處方西藥:無醫師處方箋(或證明文件)2個月用量為限;有醫師處方箋(或證明文件)6個月用量為限,且不能超過處方箋等文件開立之合理用量。
  • 中藥:每種"藥材"最多1公斤,合計不超過12種;"製劑(藥品)"每種最多12瓶,合計不超過36瓶,應檢附醫療證明文件(醫師診斷證明),且不逾3個月用量。

出國準備藥品心得分享

之前10天的旅程,我的醫生是保守開給我3天的藥量,一天3餐來計算的話,每個藥品配了9顆,加上總共有7種藥,乍看之下就得到非常多的藥,讓第一次帶這麼多藥的我有點緊張,想了很多如果在國外被海關攔下來要怎麼跟他解釋這是正常的藥物,但事實上根本不用擔心,所以我們依實際的經驗整理出以上注意事項,分享給大家,希望大家都有個平安順利的旅程。

如果覺得我們的整理有幫助,歡迎分享給需要的朋友,或是在以下任何平台留言跟我們互動聊聊天唷。

── ❝ 這邊可以找到我們 follow us ❞ ──

➥ 啊我就醬官網:https://awo9john.com/
➥ Instagram: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awo9john/
➥ Facebook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awo9john
➥ Youtube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@awo9john/featured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